
文明在线
申报学校(盖章):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项目名称 | “蓬莱小镇”第四社区“正义小法庭” | ||||
项目实施范围 | 参加“正义小法庭”的蓬莱小镇民 | ||||
项目负责人 | 袁萍 | 职务 | 教师 | 联系电话 | 13774379846 |
项目实施 情况简介 (500字以内) |
“正义小法庭”是蓬莱小镇第四社区的一项课程,通过十次的课程学习,向小镇民进行一次较基础的普法教育。课程中,每一个小镇民初步了解与法庭有关的基本知识(如流程、发展史等);知晓与青少年有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学习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常识;通过观看法庭纪实的视频,学着组织小型的模拟小法庭;在小镇模拟的微型社会中,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 ||||
相关图片或 视频资料说明 | (目录及相关材料可另附) |
请附项目小结材料(包括①项目目的、②实施过程、③主要特色、④基本成效等要点,不超过3000字)。
“蓬莱小镇”第四社区“正义小法庭”
一 项目目的。
“正义小法庭”是蓬莱小镇第四社区的一项课程,通过十次的课程学习,向小镇民进行一次较基础的普法教育。课程中,每一个小镇民初步了解与法庭有关的基本知识(如流程、发展史等);知晓与青少年有关的基本法律法规;学习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常识;通过观看法庭纪实的视频,学着组织小型的模拟小法庭;在小镇模拟的微型社会中,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二 实施过程。
2013年1月-----2013年9月:准备阶段
(撰写提纲,编写教材、教案,购买教具)
2013年9月----2014年6月:第一轮实践阶段
(每周一次的课程实践研究)
2014年7月---2014年8月:教材编写、修改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6月:第二轮实践阶段
三 主要特色。
“正义小法庭“的课程从专业上吸引了很多小镇民的积极参与,从我们设置的十次课程内容,可以看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从发现身边法到畅想未来法,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l 了解中国法律法规
l 了解各国法律法规
l 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
l 学写法律相关文件
l 模拟小法庭 (1)
l 解读《义务教育法》
l 模拟小法庭(2)
l 寻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l 校园法律齐宣传
l 畅想未来法律
除了课程的两位教师和小镇民一起学习外,在每一轮的课程中,我们还将会
聘请一位专业的家长志愿者,担任客座讲师,为全体小法官讲授一些专业的法律知识。例如:前两轮活动时,有律师家长为小镇民介绍了在庭审时如何“运用证据”,第三轮活动时,有法官家长介绍了法庭审理内外的真实故事……这些专业人士参与的课程学习,使我们“正义小法庭”的学习更有规范,更有意义了。
四、基本成效。
象征着公平和正义的“正义小法庭”每周五如期开庭。教室的课桌椅被摆放成了法庭模样,正上方是高高的法官席,下面是书记员的位置,两边坐着的是控辨双方,最后面还有旁听席呢!走进这样的教室,每个孩子都会肃然起敬,心中的正义之感油然而起。经过十次的课程学习,我们每一个小镇民在“法律法规”这个舞台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1学法、守法的小镇民。
每一个小法官在提供的自主学习PPT中,用通俗的话语恰当的例子,向大家解读法律条文。每学完一部法,开庭审理两个相关案件。这是大家最带劲的时候,大家自由组合,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亲自研究案卷,确定辩护对象。正式开庭时,大家穿上黑大袍,敲响法槌,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神气。
除了学法,模拟审案外,我们正义小法庭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向大家宣传法律知识,做一个“法律宣传的小卫士”。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每一个小法官对学校进行自查。从他们一份份自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学校的许多感人的爱生小场景。大家两人一组绘制法律宣传画,前往其他的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同时接受法律咨询。为了让“蓬莱小镇”的生活更合谐、更文明,大家又拟定了“蓬莱小镇镇法”草稿。大家先进行调查,再撰写条款,在制定“违反处罚方法”时,是最有创意,最有人情味的。比如:为大家唱一首歌,打扫一次卫生,编一首行为规范的儿歌……
通过学习,很多孩子对法律产生了兴趣,有的孩子立志成为一个女法官,有的孩子平时说话结巴,可每次活动时都积极参与,大胆辩论,从不因为自己说话结巴而自卑。在一个个的学习任务面前,即使他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比较内向,但在大家的鼓励下,也会勇敢地敲响其他活动室的门,向大家进行法律宣传。
我们学习法律条文,成为了一个个守法的小镇民。
2、“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
2014年12月4日,结合第26届宪法宣传活动,蓬莱小镇的正义小法庭开展了主题为“我是守法的小镇民”活动。我们学习了“宪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将自己学习到内容制作成法制宣传画,前往蓬莱小镇的其他社区,向小镇民进行宪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镇民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使法制的意识在蓬莱小镇中深根开花。
3、“特殊”的一次模拟小法庭。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进行的模拟小法庭上,案件基本都是老师收集整理后,请小朋友们进行庭审的,所以我们常常要扮演双方当事人。而今天的“案件“发生在我们小镇生活中,当事人就在我们身边,小镇民们运用自己学会的法律常识和庭审方法,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小矛盾、小纠纷,使我们的小法庭变得更接地气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位姓王的小镇民(以下简称小王)急匆匆地向老师告状:在小镇课前,小王的同班同学让他保管一把小提琴,于是他把小提琴放在了自己的位子下面,但是没想到他从数学办公室回来后,他的位子被一位姓鲍的小镇民(以下简称小鲍)占住了,于是小王多次想让小鲍把位子让出来,可是小鲍认为自己坐的是空位子没有错,所以他迟迟不肯让出位子。
今天,老师请想请大家一起来开庭审理这次的“位子事件”,处理当事人小王和小鲍的矛盾。
这下各位小法官可是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了,很快两位当事人聘请了自己的代理人,分别坐在了“被告”和“原告”席上。大家按照程序,陈述“案件”,进行举证,“原告”小王请当时坐在周围看到这一事件的小镇民们作证; “被告”小鲍也出示了事发时没有人提醒自己这个位子是小王的,不能坐的证据。举证之后,就这些证据,双方代理人进行了质证,随后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
令人可喜的是,“被告”小鲍在作结案成词时,认为这件事中自己可以坐在小王旁边的座位,就不会发生矛盾;而小王也表示,要向小鲍道歉,他认为自己当时态度偏激,也付有一定的责任。
听了大家的发言,审判长宣布:根据事实,证据和证人的发言,裁定“被告”小鲍应该把位子归还给小王。
正义小法庭的小法官们能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成功地调解了同学们的纠纷, 真正体现了正义小法庭课程的学习,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真正为小镇生活服务的!
通过两轮的学习, “正义小法庭”成了我们“蓬莱小镇”一个不能缺少的法律宣传窗口,也是学校进行普法教育的一个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