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在线
携绿色同行,启生态之旅
在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人人关注环保的今天,“绿化、美化、园林化、文化的美丽校园”已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一年来,学校抓住绿色生态校园创建之契机,强化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特色校园、品质校园建设为目标,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用科学发展的深刻理念,摆正绿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统筹“绿色生态校园”的创建与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学校于今年4月开展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工作,经过校务行政会研究,着眼两年,三个阶段,面向未来,软硬兼施,提高内涵。上半年,我们完成了校园环境改建工程;暑假,我们完成了教学楼走道地砖重铺工程;下半年,我们完成了蓬莱小镇巴士汽车设计与建造工作。未来一年内,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只能提前,不能滞后,力争在5年内完成市级绿色生态校园的创建目标。
二、理念统摄,机制健全。
学校将绿色生态校园创建纳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将“生态校园”提升到“生态教育”的理念高度,让绿色成为学校的主色调,鲜明深刻。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的过程中,余祯校长任组长,并亲自参与设计和改建。学校有总务印老师牵头,教学、后勤服务参与协助的创建小组。围绕“绿色”教育理念,坚持做细、做实、做优、做出特色。后勤抓绿色资源的丰富;少先队抓绿色教育与环境管理;自然教研组抓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走进自然,享受绿色”主题教育等等。
走进蓬二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掩映、碧草如茵、繁花似锦,教学楼布局合理、结构新颖。
在绿色管理上,我们做到了档案健全,科学调整,精细管理。学校绿色植物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我们按照科学、美观、适用的原则对原绿化植被进行了布局,视觉文化的效果更宜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绿化带固定专人修剪管理,一月一修剪,每周一检查,力求管好用好绿色资源。
三、绿色文化,显于细节。
如何用好有限的绿色资源,使其充分发挥陶治人、愉悦人、修养人的作用。我们从文化着眼,从细处入手,追求“绿色”文化的精致。
一是做好“节日教育”文章。环境教育与第二课堂结合,使我校坚持不懈的有效做法,春游秋游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做绿色公民。而与环境相关的各类节日,则是我们开展绿色教育的好时机,坚持从不错过。“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学校少先大队部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丰富多采的环保科普教育活动。
二是做好“环保卫士”文章。“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也是少先队组织的一项环保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当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时或者没人时灯仍亮着,就顺手关掉;生活用品用完后,就分类处理而不随手扔掉;购物时,能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制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在校园中还活跃着的值勤中队值岗,近30名学生成了自愿组成的“环保小卫队”、“护绿小分队”,他们每天巡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巡视学校卫生状况,定时为植物培土、浇水,督促师生做好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为校园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尽心尽力。
三是做好“家校结合”文章。环境教育要延伸课外校外。我们发动学生积极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社区居民群众规范环保行为,社会反响较好。如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改变陋习,做环保家庭”活动,学生们向自己家长提出“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不用塑料袋;正确处理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等生活建议。
通过这些校外活动,学生们在自身环保意识提高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中,使学校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向社会辐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创建工作,学校正在实现“绿色文明人人共享”,学校校园环境不断美化;绿色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相信,发展中的蓬二小学会四季常青,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们深知,在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中,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只要建设的步伐不停止,“绿色校园”的创建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蓬莱路第二小学绿色生态校园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