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线

01

政治学习
学生德育
师德建设

02

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

03

班子建设
组织党建
党风廉政
党群工作

04

发展战略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内部治理

05

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服务保障

06

志愿者服务
共建共享

07

2015年度
2016年度

08

市级荣誉
突出贡献
社会影响
支援托管
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教学工作
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
2015-08-26

在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推动下,良好的教学质量是保障学校办学水平的生命线,是展现学生幸福成长的风景线,全校各级组织和教职员工应树立正确积极的教学质量观,围绕“有个性,守规则、乐创新”的蓬二育人目标,有序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习得经历,用有态度、有品质的教学,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追求。

一 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有规程的教学

1 实施《加强教学管理十条意见》,宏观指引教学管理方向

《意见》从教育思想、制度、目标等宏观层面清晰地指出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校领导要了解教学、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保证教学,做到重心下移,教学管理层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重视教研组建设,尤其要提升团队教学素养,探索教学规律,从而由团队到个体完成改进教学的生命自觉。

2 实施《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微观落实教学五环节

《要求》着眼于教师个体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以及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常规的操作规程,从微观层面明晰了教学五环节要求与途径,凸显教学共性和学科特征性,让教育者教学行为有规可循,有程可依。

3 实施《减负增效若干意见》,让学生“绿色”学习

根据市教委《绿色指标》的要求,成立“减负增效”工作小组额,认真制定本校《减负增效若干意见》、《教师减负增效承诺书》,并围绕“课业负担”“回家作业”等开展减负增效的工作自查,做到课程计划,全面贯彻,作息时间,严格遵守,活力课堂,效益为先,作业设计,星级选择,作业评价,分层有序,家校互动,多方调控,由此保护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让学生“绿色”学习。

4 实施教学管理十大流程,使教学过程轨迹清晰

教学管理流程涉及各学科教学研究学科计划进度、教学评价、各学科教研组建设、各学科层级质量分析、各级公开课听评课反思重建、培优辅差档案、免试制度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覆盖校内各级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地生成,使得教学过程轨迹清晰。

二 分层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有品质的教学

1 质量监控小组,问责教学质量

成立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为核心的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通过问责制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2 质量四级监控,分层落实推进

(1)教师个人自我监控。结合校各类教学流程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教师个体自觉履行相关职责,做到教学质量的自觉自悟。

(2)教研组团队监控。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团队监控是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的主流。无论是期初、期中、期末的备课作业检查,还是组内滚雪球式实践课教学研究、学业考(查)试,各级质量分析,充分将一线教学团体研究、实施的监控力度落地。

(3)行政引领监控。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的推门听课全校覆盖,各级教学公开课的全程跟进,每月作业、绿色作业的检查评价,期中练习、期末考(查)试,表现性评价,学科竞赛等多元引领,以此确保教学质量。

(4)家长协调监控。充分发挥家长团队监督作用,结合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配套家长问卷,各年级家长学校配套问卷,市区各学业水平绿色指标调查问卷,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加之校园网作业布置系统,家委会、爱心妈妈等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协调监控,促进家校合力教育的优势发挥。

3 绿色指标测试,紧扣改进脉搏

依据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认真组织四年级或其他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市、区学业水平测试,或由市教委组织的其他问卷调查和体质健康测试,并采集相关数据,结合下发的《市中小学生绿色指标检测学校分析报告》等资料,以问题为导向,用数据说话,分别在校内质量检测小组以及全校教师会议,学科教研组活动等场合分层反馈,并且跟进相关改进举措,继续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坚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此体现绿色指标的导向。

4聚焦因材施教,让学生各有所获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身心发展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培优辅差的原则。教师们根据《培优辅差》工作要求,每学期为相关学生建立辅导跟踪档案,将学生成绩数据,教师课内、课外辅导的过程、内容、方法清晰记录。对于学困生教师关注基础知识的习得,并通过补分制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借用本人获得相应名誉得分,给成绩进行补分,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主要通过学科社团、层级作业、免试等途径,让他们的学习张力充分展现,从而起到更大的榜样示范和自我提升的效益。由于有了这样课内外结合,双管齐下的因材施教的过程,所以不同学生各有所获。

三 夯实基于课程的教学,保障有规则的教学

1 校本研修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谱

通过校本研修的渠道,分学科分年段进行细读课程标准的研修活动,活动中诚邀市区教研员、专家做专题辅导,在专家的引领下,使得教师们对课标、教材,使得教师们对教学与评价有了深入的解读,更好地保障了有规则的教学。

2 教研推动实际生成,做到手中有法

在细读教材后,各教研组发挥教研团队的力量,认真梳理相关学科年段的单元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教学知识点,使得教师们不再以经验为准绳,更好地规范了日常教学与评价的尺度与重点。

3 学术团队示范引领,做到目中有人

根据校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势,建立了由市名师基地、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团队,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力、培养力。学术团队既承担区内新教师培养基地的重任,又在校内将其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培育的能量发挥至最大。通过“做中学”的行动研究模式,聚焦科研与教学比翼双飞,关注课前预设、课内生成、课后重建的过程,通过课堂实践,有计划有目标对学科组、对教师个体进行定制型的临床研究,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

四 勾连小镇课堂与基础型课堂,保障有创新的教学

1 小镇外显元素有机渗透

小镇课堂因其丰富多彩的体验形式激发出学生无限的创新能力,将其与基础型课堂建立有效的勾连,必将使得教学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此教师们将小镇课堂中的外显的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情境中,所以小镇形象大使蓬蓬莱莱,还是五大社区课程场景,取之不尽的快乐作文的素材源泉……源源不断地涌现在基础型课堂中,学生为之欢欣鼓舞,学习兴趣盎然,课堂中显示出蓬勃的创新动力。

2 小镇内涵素养有效整合

小镇课程中“我和自己”、“我和社会”、“我和未来”的三大板块建设中,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异、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内涵,所以在追求外显元素的同时,教师们更关注这些熠熠生辉的核心内涵在基础型课堂中的培育过程,因为他们正是育人的本源所在。为此,在基础型课堂中发挥教师特长,激发教师的潜能,尊重学生意见,满足学生需求的行为成为主流,于是无论是语言类课堂中崇尚运用、关注表达;还是数学劳技等课堂中多角度思考、动手能力的培育,艺术类学科的审美陶冶,低年级的表现性评价,绿色作业的设计生产无一不显示出情境中无痕的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形成属于他个人的个性化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从而凸显出创新课堂的风采。

五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保障有个性的教学

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一直是全校教师致力研究的对象,教师们围绕“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教学建立了丰富的评价体系,以谋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烙印出有鲜明蓬二个性的评价特质。

1 基础性教学评价。以《绿色指标》为导引的凸显课标意识的各级期末考(查)试,学科竞赛,低年级的表现型评价……重点考量基础型教学中学生习得的内容、方法。

2 拓展型教学评价。围绕小镇五大社区40门课堂中小镇民们表现参与度,创新个性度,大镇民们依据各自课程评价要求,在小镇周年庆、嘉年华、购物日、镇长选举等课程中以小镇护照、货币、积点卡等媒介为载体给予相应的评价。

3 探究型教学评价。首先,探究型课程小组的全体教师围绕我校市级课题《书香花园》,积极开展特色评价。教师们通过线下分年级中、英语读物的选择周,再进行阅读命题的设计审核后,在校园网《书香花园》版块中发布,学生们通过探究课内课外阅读,线上完成阅读测试,并且积极参与“阅读小达人”的评选,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完美地达到评价的终极目标。其次,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者,每学期各年级定期举行的家长大讲堂活动中,各探究课教师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在学生成长手册中给予相应的星级评价,显示出本校个性化的评价特色。

六 开设家长大讲堂,保障有视野的教学

1 小眼看社会,视界决定世界

在充分认识家长群体中工作的多样性、领域的专业性、广泛的社会性的人力资源优势后,围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的宗旨而开设的家长大讲堂,旨在校园内更多地引入大社会中丰富多元的信息,通过小眼看社会的途径,突显校园社会化的愿景。由于家长们有着专业领域的知识背景和对于教育的一片热诚,大讲堂涉及天文地理、生命科学、美食游戏、三百六十行无所不包,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的课堂是对书本知识、小镇课堂的延展,是对学生们无限求知欲的馈赠。家长们精彩的讲解,与学生间有趣的互动,多样的奖励机制,始终让课堂中生机盎然。每名学生在五年中累计听课30节次,缤纷的课堂为他们打开了认识社会的窗户,保障了教学的大社会视野,让小眼看大社会,让视界决定世界。

2 携手牵小手,高度延展宽度

建立各级家委会引领下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校内校外携手合作的路径,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监督者,增强教师与家长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由此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与宽度,从而改进提高教学实质。我们不仅通过校园网“蓬二作业系统”、各班级、各学科教师微信群、校长信箱、小镇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系统,做到各类教学信息公开透明,投诉监督公开畅通,还在每学期各年级定期举行的家长学校、家委会例会、以及教师家访、一年级家长开放日、爱心晚托班、爱心妈妈、家长大讲堂等线下活动,构建全方位的家校共建模式,保障有视野的教学。

 

2015.8.25

 

Copyright © 2004-2011 Shanghai Penglai Number Two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制 版权所有webmaster 沪ICP备0907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