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线

01

政治学习
学生德育
师德建设

02

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

03

班子建设
组织党建
党风廉政
党群工作

04

发展战略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内部治理

05

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服务保障

06

志愿者服务
共建共享

07

2015年度
2016年度

08

市级荣誉
突出贡献
社会影响
支援托管
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教学工作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2015-10-21

 

             必选项目

开题报告

 

项 目 名 称 :  行为规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项目负责人 :          单方               

所 在 单 位: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电 话 (办):  63782000    手机:  13482348430       

电 子 信 箱:    164789443@qq.com                  

填 表 日 期:     2015.10.19                     

 


  一、简表

课题名称

行为规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主持人姓名

单方

联系电话

13482348430

工作单位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电子信箱

164789443@qq.com

通讯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225号

邮政编码

200010

 

 

 

 

姓名

职务

任教学科

研究分工

周琪敏

教学教导

语文

“蓬莱小镇小镇民规则课程建设与推进

刘佳怡

大队辅导员

音乐

“仪式教育课程建设与

李佳琳

儿童团辅导员

美术

绘本课程建设推进

张俐

人事干部

语文

我是蓬二好少年”课程建设推进


  二、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时可参考“开题评审表”的要求)

(一)本项目研究基础如何?(文献综述与现状情况)

行为规范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行为习惯,以及以交往礼仪、校园集体规范和社会公共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共道德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

文献综述与现状分析

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行为规范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且都是将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研究,而没有将行为规范课程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加以研究。

 1、行规教育课程的设计缺乏层次与统整

不少学校都对行规教育进行了总体规划,力图理清思路,实现行规目标与日常抓手的有机对接。但总体规划制定的水平有所差异,一些学校对于行规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很好地把握,行规目标制定欠缺适切性,各种方法途径之间缺乏统整。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年段年级差异关注不够;二是过于注重行为细节规范,将行规教育仅仅定位于礼仪的养成、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没有将现代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心理品质的养成包含其中,虽便于操作和实施但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行规教育;二是缺乏发挥教师行为不范作用的相应举措。

2、行规教育的两种机制尚未同时发挥作用

行为训练与思想引领相结合,才能提升行规教育实效,这也是众多学校在行规教育方式上需要突破的地方。行为训练是行规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年龄较小的阶段,通过付诸行动,可以加深体验和形成判断力。但很多学校没有将训练限定在“必不可少”的限度之内,使得这种方法变成了束缚学生的枯燥训练,侵犯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引领着重于学生认知、态度和精神世界的改变,有利于充分调动其对规范的思考,体验规范的形成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并在思辨中理解规范的内涵。但这种方法对学生和教育者要求较髙,较难把握。行规教育中应将行为训练和思想引领作为两种相互支撑、相互协作的机制,思想引领最终要落实和表现在行为上,脱离了思想引领的行为训练也是机械无意义的。

3、行规教育的两种倾向需要澄清与兼容

行规教育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形成规范与发展个性两种看似矛盾的教育倾向,如何界定和梳理两者间的关系是绝大部分学校面临的难题。有的学校缺少在各类学校集体活动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和常抓不懈的机制,这不利于学生形成规范意识与行为;有的学校制定了大量的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但一些内容过细、过死,规范教育过了头,导致不易落实,且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有的学校过分强调行为表现,缺乏对学生进行行为动机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研究基础

1. 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致力于个性教育的研究,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培养有个性的儿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荣获黄浦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而今,我校提出“守规则、懂礼仪、展个性、乐创新”的育人目标,课题将在个性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个性教育与规则意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长效机制。

2. 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启动,我校每学年都确立一个行为规范课程的教育重点,如:2013学年的让我们轻轻地”,2014学年的让我们会管理”,2015学年的让我们微微笑”这些行规教育重点的确立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着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子目前为止我校已推出两套自编绘本教材《让我们轻轻地》和《让我们会管理》,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三套绘本教材《让我们微微笑》也正在制作中。

3、《我是蓬二好少年》课程用于每周四的晨会课,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目前框架已搭建完成下表),并已推出了年级的自编教材试用本,下一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我是蓬二好少年”拓展型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按时上学不迟到佩戴领巾衣着净时间安排要合理观看电视有节制网络游戏危害多见到老师有礼貌礼貌进出办公室文明借物三个“要”轻声交谈知礼仪集会仪式要安静排队行走快静齐上下楼梯守秩序安全行走不奔跑课间游戏讲文明公众场合轻声语升降国旗要肃立齐唱国歌声音响少先队礼需规范为人办事讲信用助人为乐好风尚学会整理小书包鞋袜衣服会洗叠自己事情自己做家务活要帮着干合理使用零花钱课堂发言先举手课前准备认真做新课及时复习好专心听讲上好课学会观察与思考读写姿势要端正书写工整簿本洁卷面洁净会自查作业认真四个“要”探究作业勤思考小小伞架用处大定期整理储物箱认真做好值日生学校公物爱护好合理使用小手机对待长辈有礼貌上门作客懂礼貌接待客人要大方父母养育要感恩长辈教导要听从安静用餐讲文明用餐“二要”、“二不要”吃饱三餐少零食小摊食品危害多回校用餐守规则

4、仪式教育课程初步框架搭建完毕,一年级——入团仪式;二年级——入队仪式;三年级——十岁仪式;四年级——红绿领巾手拉手结对仪式;五年级——毕业仪式。下阶段将进一步细化实施目标,完善实施过程。

5、蓬莱小镇”小镇民规则课程,拟通过在微型社会中感知“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社会公德,塑造健康人格。目前已出台了小镇民守则。

(二)本项目预计探索解决哪些问题?确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一、拟探索解决的问题

  1、通过构建行规教育课程体系,对行为规范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实现行规目标与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机对接。从理念和做法上切实改变教师对行规教育的传统思考,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产生共鸣的卡通形象,把行规内容变得富有童趣,真正意义上让行规教育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提高行规教育的实效性。

2、将规则意识与个性发展相互兼容。在行为规范课程体系的推进过程中,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判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直至在行为上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在注重培养儿童规则意识的同时,不磨灭儿童个性发展需求。树立“规范需要规则但不是规训,规范本质是为了保护人的自由”这样的科学理念。

该课题的突破点在于,前期尚未有过学校构建行为规范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该项研究建立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有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文字材料、图像材料以及参与面较广的问卷调查为研究依据。课题拟用翔实的数据、富有操作意义的案例,提出行规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对小学德育实践研究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

1、建立行为规范课程群,通过细化课程目标,进行分课程实施,使得单一课程呈螺旋上升式结构,多课程间呈交互式结构,使得行为规范教育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地落到实处。

2、探索个性教育与规则意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教育模式,总结经验,形成做法,在实践研究中逐步地、有效地培养既有个性又有规则的蓬二学生。

三、研究内容

在已有基础上完善行为规范课程体系,研究开发四大行为规范课程,构建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课程群,将行为规范教育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个体对行为规范的学习过程,将外在于自己的行为要求转化为内在行为需要的过程,达到行为内化。

1、绘本课程建设  

此项课程主要是以校园卡通形象蓬蓬莱莱为主角,让儿童从第一视角认识校园生活中的具体行规要求,使其自觉地融入绘本情境之中,从虚拟到现实,对自身的行为举止与绘本中的故事冲突进行对照,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即需要改进之处,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而探索利用卡通形象培养儿童的行为规范的有效途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我是蓬二好少年”课程建设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分年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并根据分年段教育目标,自编行规教育教材。各年级的行规教育内容由三块基本内容组成:“文明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生活劳动习惯”。每课都会以情境导入,在具体情境中采用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形式开展自我教育,体现了个性发展的思想。

3、仪式教育课程建设

    仪式教育课程是指体现教育目的,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仪式教育课程,强调仪式的象征符号,强调仪式背后的德育隐藏意义,强调仪式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主要内容有:“入团仪式”(一年级)、“入队仪式”(二年级)、“十岁成长仪式”(三年级)、“红绿领巾手拉手仪式”(四年级)、“毕业仪式”(五年级)。

4、“蓬莱小镇”镇民守则课程建设

   此项课程是以我校“蓬莱小镇”拓展型课程为依托,通过在微型社会中感知“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社会公德,塑造健康人格。主要内容有:小镇民守则、职业角色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等。

(三)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呈现研究路径图,体现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

研究路径图: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2、比较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四)本项目进度计划与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准备(2014.10——2015.10) 

(1)构建课程基本框架,完成课程顶层设计。通过理论研读和专家引领,完成行为规范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构建。

(2)指导教师解读课程,完成教师课程申报。采用听专家报告、外校参观等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行为规范程的内涵和外延。

(3)指导教师编写教材,完成课程机构设计。教师完成小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材提纲编写,经课题组成员修改和指导后完成教材编写。

第二阶段,实施(2015.10——2018.10

(1)完成开题论。

(2)完成并推进《让我们轻轻地》让我们会管理》让我们微微笑》绘本创编。

(3完善《我是蓬二好少年》行规校本教材,推进实施及第二轮修改。

(4完成仪式教育的礼仪规范小读本编写。

(5完成并推进“蓬莱小镇”的民守则、职业角色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等。

第三阶段,总结(2018.10——2019.10)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完成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出版。

(3)完成结题论证。

(五)本项目预期成果及成果检测方案

一、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行规绘本集

3、行规校本教材

4、仪式教育的礼仪规范读本

5“蓬莱小镇”的民守则、职业角色行为规范、服务行为规范等

二、成果检测方案

1、现场观察

2、调查问卷

 

Copyright © 2004-2011 Shanghai Penglai Number Two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制 版权所有webmaster 沪ICP备0907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