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在线
1.提问的习惯。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说:“提问是创新的开始,问题问对了相当于一半的创新完成了。”创造是思维与实践的结果,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就是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造必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都必须思考,即:为求异而问,为求疑而问,为求用而问。
2.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就是通过课堂上培养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插图及老师创设的种种情景,逐渐养成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独立钻研,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创新是一种改革现状,打破旧框框的活动。这就需要其具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和能在种种不利状态下具有能坚持不懈,敢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4.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在问题面前养成不是局限和满足于从一个角度去寻找答案,而是从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角度来探讨问题的答案,从而使答案更趋向于成熟和完善。
5.联想和想象和假设的习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和假设的习惯,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右脑功能。
6.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习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广泛吸收信息的习惯,就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以外,还能学习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来吸收知识信息,为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7.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我们提出的评判教师、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着眼点在于让学生不要把教师、教材当作是永远正确的,敢于评判他们,让学生有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点“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胆量和气魄。
8.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这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经常引导、鼓励学生用手比比划划、练练做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9.互相合作,争取集体成功的习惯。培养儿童从小养成与人共处,尊重别人,主动参与,在既亲密又制约的环境中形成乐于合作的习惯。
10.注重反思,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学习的情况及所获取的知识,并通过归并、删节、提取,整理成一定的序列,这实际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