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在线
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余 祯
每周五下午快乐半日活动时间,蓬莱路第二小学就不再是一所学校,而是变成了一座欢乐的小镇,五个年级就变成了五个社区,四十个教室变成了邮局、医院、银行、超市、警察局、电影院等四十个公共场所,80名老师和1033名学生变身为小镇大小镇民,拥有护照、货币、存折,在不同的场所扮演着医生、警察、设计师、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他们在这个模拟的微型社会中学习着交往着体验着,并且探究着发现着……这就是“蓬莱小镇”,我们学校的校本拓展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怎么诞生的?
课程的诞生源于办学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多年来,蓬二小坚持个性教育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个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能很好地遵循集体的规则;而那些比较遵守规则的学生又显得个性不足。如何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生,是学校近阶段新的办学思考。
随着对新问题的研究,我们在一份全校学生的问卷中,又有了一个新发现。86%的学生春秋游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公园,不是游乐场,而是“星期八小镇”。“星期八小镇”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它这样吸引我们的学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发现这是一个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模拟社区,一个属于他们的小社会。
学校个性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和问卷中的新发现,带给我们这样的新思考:能不能把小镇的概念引入学校的课程呢?首先因为孩子喜欢。黄浦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告诉我们,学校要研究学生喜欢的课程。角色模拟游戏正是小学生所热衷的活动。第二它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镇给予了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模拟的小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紧密且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需求。第三适合进行规则教育。在模拟社会活动中,儿童扮演的是成人的角色,他们必须自觉遵守小社会的相关约定才能继续参与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契机。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决定把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搬进校园,创建一套以“蓬莱小镇”命名的拓展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怎么实施?
首先,确定课程的目标,将目标定位为通过小镇情境的营造,小小社会人角色的体验,使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认识和探究社会,展望和创造未来,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子。
接着,根据目标,我们将“蓬莱小镇”课程划分为“我和自己”、“我和社会”和“我和未来”三大板块的小课程,并确定各版块的目标。
课程板块 | 各版块目标 |
我和自己 | 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能力。 |
我和社会 | 提供模拟的小社会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探究自己身边的社会,培养规则意识,在体验中学习与同伴交往。 |
我和未来 | 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职初体验为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然后,构建课程的基本框架。分两步走,一是每两位教师自由组合,申请想开设的一门课程。第二步,问卷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内容。综合教师“擅长教什么”和学生“需要学什么”两个层面的意见基础上,根据五个年级(就是五个社区),设计相应的小课程来达到小镇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框架后,教师两两组合制定小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蓬莱小镇”拓展型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板块 | 第一社区 | 第二社区 | 第三社区 | 第四社区 | 第五社区 |
我和自己 | 牙齿防治所 | 五官科医院 | 小镇美发厅 | 印染小作坊 | 魔方体验店 |
彩泥俱乐部 | 沪语小学堂 | 快乐小舞台 | 服装设计室 | 咔嚓照相馆 | |
我和社会
| 星星邮电局 | 小算盘银行 | 便利小超市 | 正义小法庭 | 茶艺工作坊 |
每日鲜菜场 | 美味中餐厅 | 镇健身中心 | 趣味棋牌室 | 远游旅行社 | |
红色消防局 | 红星警察局 | 民族戏剧团 | 星光广播台 | 创意生活馆 | |
游戏小弄堂 | 小园艺中心 | 五星西餐馆 | 建筑设计院 | 历史博物馆 | |
我和未来 | 书香故事屋 | 宠物玩具店 | 天文气象台 | 阿拉丁剧场 | LEAD创意空间 |
恐龙博物馆 | 镇公交公司 | 镇航空公司 | 机器人工厂 | 超级电影院 |
最后,学生选修。五个社区,每个社区八个小课程,共计四十个。每个课程学制为半个学期(9——10次),学生一个学期可以选修八个课程中的两个,一个学年可以选修四个课程。也就是说,两位老师开设一门课程,只需要设计和准备10次教学活动,每半个学期换一批学生来选修。通过课程广告,学生了解课程后填写选修单,统筹编班后启动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的立意何在?
(一)学生的幸福体验
1.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无痕学习的快乐。
“蓬莱小镇”是校本拓展课程,但并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门课程。每当蓬莱小镇镇歌响起,学生就迈着轻松的脚步,开始神奇的小镇之旅。他们三三两两会互相问“你是什么工作的?”小镇课结束,你能听到他们之间有趣的对话“你今天有没有赚到钱?”即使上午病假下午也要背着书包欢天喜地来小镇。在第一社区的星星邮电局。小邮递员负责分拣、分发学校的信件和报纸,这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送信送报是一个好玩的模拟游戏,但是在邮递员工作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认字读词,他们学习了遵循小社会的规则比如轻轻敲门礼貌对话,更有意思的是探究了怎么送递走的路最少,不走重复的路。学习和探究发生在无痕之中,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无痕学习的快乐。
2.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公平学习的快乐。
在第四社区的阿拉丁剧场,短短9次的小镇课程中,孩子们自己改编剧本、分角色排练、画演出海报、制作和派发演出请柬。最后一节课,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共同完成一幕全英文的音乐短剧。他们精彩的表演不但震撼了小镇,而且还能走出小镇参加和澳大利亚小朋友的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选修课程的普通孩子,是课程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表现机会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事实证明,舞台并不只属于经过挑选产生的小演员。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公平学习的快乐。
3.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每个小镇民一本的小镇护照,扉页小镇民的宣言,作为小镇一员,每个孩子都写下的自我约束要求。今年的3月31日,《蓬莱小镇镇民守则》正式在小镇内颁布。这是由全校所有孩子共同参与撰写,少代会讨论投票,镇长办公室通过产生的。《镇民守则》包括镇民之间说话面带微笑、不在小镇货币上乱涂乱画、小镇活动器材轻拿轻放、遇到小镇来客热情大方等十条内容。我们的小镇规则,由我们自己制定和遵守,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规则意识。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4.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这是第五社区的LEAD创意空间。每个来这里的小镇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安装在电脑里的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学习创编游戏。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创作的快乐中,不少有意思的小游戏在他们手中诞生。创意空间的孩子们说:“设计游戏让别人玩,比玩别人设计的游戏要有意思得多!”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小镇购物日,用货币到超市购物还是银行理财,让学生体验中学习做决定;每日鲜菜场课程,让孩子们体验择菜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蔬菜;小园艺中心课程,让孩子们在呵护郁金香的过程中体验到爱和责任;消防局警察局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了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蓬二的孩子们,在小镇课程的体验中成长。
(二)教师的自我实现
1.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收获多元发展。
同样也在体验中收获成长的还有我们蓬二的教师团队。从小喜欢越剧沪剧表演的语文老师在小镇课程中开设了“民族戏剧团”课程;喜欢自己动手做西点的英语老师开设了“五星西餐馆”;热爱天文地理的数学老师开设了“天文气象台”;对服饰搭配颇有兴趣的两位英语老师联手开设了“服装设计室”;开设“小镇美发厅”课程的小杨老师坦言:编扎各种发型一直是我热衷的事,没想到做语文老师同时还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课程,使教师们表现出了饱满的职业热情,他们自己购买相关专业书籍,研读相关专业知识,共同编写完整的一套蓬莱小镇课程教材(共计40本)。学校还为部分课程请来专业外援,使教师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所执教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收获多元发展。
2.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镇课程中的没有教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小镇镇民。大小镇民穿一样的服装,一起在体验中探究和发现。小超市课程里,他们一起整理货物研究标价;机器人工厂里,他们一起设计制作交流分享;趣味棋牌社课程里,他们一起创造发明新型棋牌;魔方体验店里,他们一起挑战三阶四阶甚至镜面魔方的六面还原……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平等的,更是可以合作和互助的伙伴。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
3.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小镇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基础型课程从“知识和技能”的点切入的方法显然不合时宜。教师们以社区为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适合小镇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小镇课程从“过程与方法”入手更有效,即学生先体验和操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新的教学方式在尝试中收获成功后,老师们又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基础型课程,是否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在小镇课程体验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师。师生都在体验中成长,因此也带来了学校的发展。
(三)学校的综合发展
随着小镇课程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校本拓展课程。它开始于悄然间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
小镇走进数学课,成了应用题设计中的素材;小镇走进语文英语课,成了拓展说话训练和作文的素材;小镇走进美术课,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小镇;小镇走进音乐体育课,勤奋楼门厅新搭建的小镇丛林中,艺术区和运动区为音乐体育课增添了新的活动区域;小镇也走进基础性课程的评价,一年级学生在蓬莱小镇欢乐集市中参加综合评价活动;小镇走进了少先队活动中,迎新年小镇嘉年华活动、小镇长竞选、守规则又有个性的学生代言形象设计和选举、《小镇守则》的产生等活动都是有小镇课程的延伸。小镇课程,延伸并带动学校各类课程的发展。
去年十月底,蓬莱小镇微信公众号正式创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校共编写和发布文章共计40多篇,以平均每周1.6篇的速度不间断地发布小镇故事。至今已经拥有近2000名关注者。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小镇课程做宣传也接受来自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群体间的互相启发和学习提供了阵地,也帮助我们及时地记录蓬莱小镇课程发展的历程。
小镇课程也带动了学校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3月份,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办组织评选“上海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我校的《创建特色品牌“蓬莱小镇”课程》成为上海市十个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之一。
蓬莱小镇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推动着学校的发展,《环球时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小镇课程进行报道。
“蓬莱小镇”课程如何发展?
蓬莱小镇课程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和接下来准备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
1.网上选课系统的搭建。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调试阶段。今年九月份可以启用。
2.评价机制的健全。目前教师主要用小镇货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同时我们还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像淘宝网购物后对卖家评价一样留下自己上课的感受,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
3.完成教材的第一次修改。40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去年10月完成的,目前教师们边实践边修改,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完成新一版的教材。
我想说,办一个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是我们蓬二团队共同的教育梦想,蓬莱小镇,是我们心中的巴学园。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也许会淡忘小学时代的人和事,但是我相信蓬莱小镇一定会留在他们心里,每每想起,记忆中一定会荡漾着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