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线

01

政治学习
学生德育
师德建设

02

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

03

班子建设
组织党建
党风廉政
党群工作

04

发展战略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内部治理

05

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服务保障

06

志愿者服务
共建共享

07

2015年度
2016年度

08

市级荣誉
突出贡献
社会影响
支援托管
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发展战略
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
2015-02-22

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余 祯

每周五下午快乐半日活动时间,蓬莱路第二小学就不再是一所学校,而是变成了一座欢乐的小镇,五个年级就变成了五个社区,四十个教室变成了邮局、医院、银行、超市、警察局、电影院等四十个公共场所,80名老师和1033名学生变身为小镇大小镇民,拥有护照、货币、存折,在不同的场所扮演着医生、警察、设计师、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他们在这个模拟的微型社会中学习着交往着体验着,并且探究着发现着……这就是“蓬莱小镇”,我们学校的校本拓展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怎么诞生的?

课程的诞生源于办学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多年来,蓬二小坚持个性教育的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个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能很好地遵循集体的规则;而那些比较遵守规则的学生又显得个性不足。如何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生,是学校近阶段新的办学思考。

随着对新问题的研究,我们在一份全校学生的问卷中,又有了一个新发现。86%的学生春秋游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公园,不是游乐场,而是“星期八小镇”。“星期八小镇”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它这样吸引我们的学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发现这是一个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模拟社区,一个属于他们的小社会。

学校个性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和问卷中的新发现,带给我们这样的新思考:能不能把小镇的概念引入学校的课程呢?首先因为孩子喜欢。黄浦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理念告诉我们,学校要研究学生喜欢的课程。角色模拟游戏正是小学生所热衷的活动。第二它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小镇给予了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模拟的小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紧密且包罗万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需求。第三适合进行规则教育。在模拟社会活动中,儿童扮演的是成人的角色,他们必须自觉遵守小社会的相关约定才能继续参与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契机。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决定把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搬进校园,创建一套以“蓬莱小镇”命名的拓展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怎么实施?

首先,确定课程的目标,将目标定位为通过小镇情境的营造,小小社会人角色的体验,使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认识和探究社会,展望和创造未来,培养既有个性、又守规则的蓬二学子。

接着,根据目标,我们将“蓬莱小镇”课程划分为“我和自己”、“我和社会”和“我和未来”三大板块的小课程,并确定各版块的目标。

课程板块

各版块目标

我和自己

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和展现自我的能力。

我和社会

提供模拟的小社会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探究自己身边的社会,培养规则意识,在体验中学习与同伴交往。

我和未来

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职初体验为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然后,构建课程的基本框架。分两步走,一是每两位教师自由组合,申请想开设的一门课程。第二步,问卷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内容。综合教师“擅长教什么”和学生“需要学什么”两个层面的意见基础上,根据五个年级(就是五个社区),设计相应的小课程来达到小镇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框架后,教师两两组合制定小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

“蓬莱小镇”拓展型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板块

第一社区

第二社区

第三社区

第四社区

第五社区

我和自己

牙齿防治所

五官科医院

小镇美发厅

印染小作坊

魔方体验店

彩泥俱乐部

沪语小学堂

快乐小舞台

服装设计室

咔嚓照相馆

 

我和社会

 

星星邮电局

小算盘银行

便利小超市

正义小法庭

茶艺工作坊

每日鲜菜场

美味中餐厅

镇健身中心

趣味棋牌室

远游旅行社

红色消防局

红星警察局

民族戏剧团

星光广播台

创意生活馆

游戏小弄堂

小园艺中心

五星西餐馆

建筑设计院

历史博物馆

我和未来

书香故事屋

宠物玩具店

天文气象台

阿拉丁剧场

LEAD创意空间

恐龙博物馆

镇公交公司

镇航空公司

机器人工厂

超级电影院

    最后,学生选修。五个社区,每个社区八个小课程,共计四十个。每个课程学制为半个学期(9——10次),学生一个学期可以选修八个课程中的两个,一个学年可以选修四个课程。也就是说,两位老师开设一门课程,只需要设计和准备10次教学活动,每半个学期换一批学生来选修。通过课程广告,学生了解课程后填写选修单,统筹编班后启动课程。

 “蓬莱小镇”课程的立意何在?

(一)学生的幸福体验

1.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无痕学习的快乐。

“蓬莱小镇”是校本拓展课程,但并没有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门课程。每当蓬莱小镇镇歌响起,学生就迈着轻松的脚步,开始神奇的小镇之旅。他们三三两两会互相问“你是什么工作的?”小镇课结束,你能听到他们之间有趣的对话“你今天有没有赚到钱?”即使上午病假下午也要背着书包欢天喜地来小镇。在第一社区的星星邮电局。小邮递员负责分拣、分发学校的信件和报纸,这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送信送报是一个好玩的模拟游戏,但是在邮递员工作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认字读词,他们学习了遵循小社会的规则比如轻轻敲门礼貌对话,更有意思的是探究了怎么送递走的路最少,不走重复的路。学习和探究发生在无痕之中,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无痕学习的快乐。

2.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公平学习的快乐。

在第四社区的阿拉丁剧场,短短9次的小镇课程中,孩子们自己改编剧本、分角色排练、画演出海报、制作和派发演出请柬。最后一节课,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共同完成一幕全英文的音乐短剧。他们精彩的表演不但震撼了小镇,而且还能走出小镇参加和澳大利亚小朋友的同台表演,赢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选修课程的普通孩子,是课程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表现机会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事实证明,舞台并不只属于经过挑选产生的小演员。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公平学习的快乐。

3.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每个小镇民一本的小镇护照,扉页小镇民的宣言,作为小镇一员,每个孩子都写下的自我约束要求。今年的3月31日,《蓬莱小镇镇民守则》正式在小镇内颁布。这是由全校所有孩子共同参与撰写,少代会讨论投票,镇长办公室通过产生的。《镇民守则》包括镇民之间说话面带微笑、不在小镇货币上乱涂乱画、小镇活动器材轻拿轻放、遇到小镇来客热情大方等十条内容。我们的小镇规则,由我们自己制定和遵守,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规则意识。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4. 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这是第五社区的LEAD创意空间。每个来这里的小镇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然后通过安装在电脑里的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学习创编游戏。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创作的快乐中,不少有意思的小游戏在他们手中诞生。创意空间的孩子们说:“设计游戏让别人玩,比玩别人设计的游戏要有意思得多!”小镇课程,让每个孩子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

小镇购物日,用货币到超市购物还是银行理财,让学生体验中学习做决定;每日鲜菜场课程,让孩子们体验择菜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蔬菜;小园艺中心课程,让孩子们在呵护郁金香的过程中体验到爱和责任;消防局警察局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了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蓬二的孩子们,在小镇课程的体验中成长。

(二)教师的自我实现

1.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收获多元发展。

同样也在体验中收获成长的还有我们蓬二的教师团队。从小喜欢越剧沪剧表演的语文老师在小镇课程中开设了“民族戏剧团”课程;喜欢自己动手做西点的英语老师开设了“五星西餐馆”;热爱天文地理的数学老师开设了“天文气象台”;对服饰搭配颇有兴趣的两位英语老师联手开设了“服装设计室”;开设“小镇美发厅”课程的小杨老师坦言:编扎各种发型一直是我热衷的事,没想到做语文老师同时还能做我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课程,使教师们表现出了饱满的职业热情,他们自己购买相关专业书籍,研读相关专业知识,共同编写完整的一套蓬莱小镇课程教材(共计40本)。学校还为部分课程请来专业外援,使教师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所执教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收获多元发展。

2.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

小镇课程中的没有教师和学生,大家都是小镇镇民。大小镇民穿一样的服装,一起在体验中探究和发现。小超市课程里,他们一起整理货物研究标价;机器人工厂里,他们一起设计制作交流分享;趣味棋牌社课程里,他们一起创造发明新型棋牌;魔方体验店里,他们一起挑战三阶四阶甚至镜面魔方的六面还原……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平等的,更是可以合作和互助的伙伴。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感受新型的师生关系。

3. 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小镇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基础型课程从“知识和技能”的点切入的方法显然不合时宜。教师们以社区为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适合小镇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小镇课程从“过程与方法”入手更有效,即学生先体验和操作,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新的教学方式在尝试中收获成功后,老师们又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基础型课程,是否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小镇课程,让教师在体验中寻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在小镇课程体验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师。师生都在体验中成长,因此也带来了学校的发展。

(三)学校的综合发展

随着小镇课程的推进,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校本拓展课程。它开始于悄然间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

小镇走进数学课,成了应用题设计中的素材;小镇走进语文英语课,成了拓展说话训练和作文的素材;小镇走进美术课,孩子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小镇;小镇走进音乐体育课,勤奋楼门厅新搭建的小镇丛林中,艺术区和运动区为音乐体育课增添了新的活动区域;小镇也走进基础性课程的评价,一年级学生在蓬莱小镇欢乐集市中参加综合评价活动;小镇走进了少先队活动中,迎新年小镇嘉年华活动、小镇长竞选、守规则又有个性的学生代言形象设计和选举、《小镇守则》的产生等活动都是有小镇课程的延伸。小镇课程,延伸并带动学校各类课程的发展。

去年十月底,蓬莱小镇微信公众号正式创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校共编写和发布文章共计40多篇,以平均每周1.6篇的速度不间断地发布小镇故事。至今已经拥有近2000名关注者。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小镇课程做宣传也接受来自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为教师群体间的互相启发和学习提供了阵地,也帮助我们及时地记录蓬莱小镇课程发展的历程。

小镇课程也带动了学校精神文明的创建工作。3月份,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文明办组织评选“上海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我校的《创建特色品牌“蓬莱小镇”课程》成为上海市十个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之一。

蓬莱小镇成了学校的一张名片,推动着学校的发展,《环球时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小镇课程进行报道。

“蓬莱小镇”课程如何发展?

蓬莱小镇课程才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还需要不断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和接下来准备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

1.网上选课系统的搭建。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调试阶段。今年九月份可以启用。

2.评价机制的健全。目前教师主要用小镇货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同时我们还在网上选课系统中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像淘宝网购物后对卖家评价一样留下自己上课的感受,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

3.完成教材的第一次修改。40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去年10月完成的,目前教师们边实践边修改,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完成新一版的教材。

 

我想说,办一个黑柳彻子笔下的巴学园,是我们蓬二团队共同的教育梦想,蓬莱小镇,是我们心中的巴学园。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也许会淡忘小学时代的人和事,但是我相信蓬莱小镇一定会留在他们心里,每每想起,记忆中一定会荡漾着温暖和美好。  

 

Copyright © 2004-2011 Shanghai Penglai Number Two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制 版权所有webmaster 沪ICP备0907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