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线

01

政治学习
学生德育
师德建设

02

文化活动
文化设施

03

班子建设
组织党建
党风廉政
党群工作

04

发展战略
师资建设
教学工作
内部治理

05

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服务保障

06

志愿者服务
共建共享

07

2015年度
2016年度

08

市级荣誉
突出贡献
社会影响
支援托管
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发展战略
“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5-01-06

附件3:

申报编号

立项编号

 

黄 浦 区 教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申  请  书

 

项 目 名 称  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课 题 类 别             区级课题                  

项目申请人    余 祯          联系电话  13524639398   

申请人单位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3.12                                

 

黄 浦 区 教 育 局

2013年10月制作

 

  1. 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人。课题申请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该课题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2. 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区级研究课题。以前申报的区级课题尚未结题的,不能再次申报。

  3.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指除课题负责人之外的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与子课题负责人等,人数不得超过11名。

  4. 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5. 本表数据将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

    1.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的代码填入相应方框内(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不用填写)

    2.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2字(包括标点符号)。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按所列的三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请准确填写办公室及手机的电话号码,以保证联系畅通。

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请填写在专设栏中)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成果形式,限选报两项。

预期完成时间:区级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不要超过三年。

  1. 本表用计算认真如实填写,并用A4纸双面打印分一式三份,于左侧装订成册。“课题设计论证活页”部分用于匿名评审,不得出现与项目申请人相关的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特定称谓等)。“课题论证活页”须单独装订。

    七、本表数据须上传至“黄浦教育科研网”。“区级课题网上申报流程说明”可从“黄浦教育科研网”下载。

     

  2. 数据表

项目名称

研究领域

A

A 基础教育 B 职业教育 C 成人教育 D学前教育 E特殊教育

 

学科分类

C

A德育 B管理 C课程与教材 D文科 E 理科    F 学前  G其他

所属系统

B

A 幼儿园B 小学 C 初中 D 高中 E 职校    F成人职业教育

G 教师进修学院  H 其他

负责人姓名

余 祯

性别

出生日期

 1974年6月8 日

行政职务

校 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课程设计

工作单位

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

电子信箱

lillian7468@qq.com

通讯地址

黄浦区(县)蓬莱路    街(路)225    号

邮政编码

200010

联系电话

63775800(单位)      33766220(家庭)       13524639398(手机)

主    要  参  加    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工作单位

王 瑾

196806

科研主任

教育科研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谷 峰

197206

副书记

课程管理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杨洁慧

196811

副校长

数学教学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印小娥

196311

总务主任

经费管理

专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单 方

197808

德育教导

德育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徐 萍

197112

教导助理

语文教学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张颖莹

197904

教导助理

英语教学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董 政

197705

教研组长

拓展教学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黄赛峰

198305

教研组长

环境设计

本科

蓬莱路第二小学

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报告一份

2.自编教材一套

3.课程现场展示

预计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 30  日

 

-1-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和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语言测试》

余祯

案例

《访美见闻录》

2011年9月

《加州小学语言类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

余祯

研究报告

《碰撞与融合》

2011年9月

《作业创新,承载学生的希冀》

张颖莹

论文

《上海小学英语教研》

2012年8月

《课堂价值在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单方

论文

《上海教育》

2012年1月

《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

余祯

论文

《京津沪渝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013年10月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一五”规划期间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实践研究》

区级项目

2008

黄浦区教育局

获区一等奖

《基于问题开展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区级项目

2009

黄浦区教育局

获区三等奖

《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培育小学生民族情感》

区级项目

2010

黄浦区教育局

获区一等奖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语料编排的实践研究》

区级项目

2010

黄浦区教育局

获区二等奖

《拓展生活资源提升小学生写作效能的实践研究》

区级项目

2011

黄浦区教育局

已结题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意义。2. 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3. 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及社会评价。4.可行性分析:负责人主要学术经历、研究团队结构等完成课题条件的可行性分析。5.主要参考文献。(本部分不超过4000字)

一、选题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他认为,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们,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就将有一个拥有价值的、可爱和谐的大社会。不难看出,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核心思想是让学校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 让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的社会经验,在学校中就能够体会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趋向,并在与社会的相互经验中获取知识及生活技能。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黄浦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这是回归教育本源从学生的立场研究学生的课题。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必须有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同伴,有学生喜欢的环境和氛围,更需要设计和创建学生喜欢的课程。一份全校学生问卷的数据表明,86%的学生最喜欢到“星期八小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模拟社区,一个供儿童自由体验、娱乐和交往的属于儿童的小社会。

基于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论,创建学生喜欢的课程的思考以及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的研究,本课题尝试将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引入学校的课程,并根据校名创建名为“蓬莱小镇”的校本拓展课程。本课题拟通过“蓬莱小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的小镇氛围和角色模拟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经历的拓展课程新模式。国内外尚未查找到相关的课程研究资料,因而该课题的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进一步推广和运用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

(一)目标和内容

1. 通过“蓬莱小镇”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自由钻研的探索环境,与人交往的合作氛围和个性发展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经历,感受课程学习的快乐。

2. 根据五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一套框架体系较为完整的“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并编写一套可以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和分享的校本教材。

3. 通过该课程的实践和推进,改变教师课程教学观念,以拓展型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

 

 

(二)步骤和方法1. 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2013.4——2013.8)(1)构建课程基本框架,完成课程顶层设计。通过理论研读和专家引领,完成“蓬莱小镇”课程的整体框架构建。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五个年级定义为五个社区,每个社区开设8个小课程,涵盖“我和自己”、“我和社会”和“我和未来”三大板块的课程设计,共开设40门小课程。(2)指导教师解读课程,完成教师课程申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听专家报告、实地考察“星期八小镇”等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小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或申报课程,每门课程由1—2名教师承担。(3)指导教师编写教材,完成小镇机构设计。教师完成小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材提纲编写,经课题组成员修改和指导后完成编写教材。完成小镇标志的设计、完成小镇护照、货币、存折和地图的设计。完成专用教室的装修、镇长办公室的设立。第二阶段,实施(2013.9——2015.1)(1)完成开题论证。(2)全校范围内举行“蓬莱小镇”揭牌仪式,介绍小镇课程内容和小镇活动规则。(3)通过各门课程的广告介绍,学生选修课程。每个学年可以从自己所在社区(年级)的8门小课程中选择4门。(4)快乐半日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选修的课程到指定的活动地点参加蓬莱小镇课程,40门小镇课程同时进行。(5)完成学校网站选课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完成小镇货币奖励的评价方式。(6)制定每学期两次超市购物和银行存款日活动,一次小镇嘉年华活动的方案。第三阶段,总结(2015.2——2015.6)(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2)完成蓬莱小镇课程40本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出版。(3)完成结题论证。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三、研究基础1. 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致力于个性教育的研究,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培养有个性的儿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荣获黄浦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本课题组长曾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区一等奖,结题论文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2. 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启动,课题第一阶段“准备”环节工作已经结束,课程的基本框  

 

 

-4-

架已经搭建完成(如下表)。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实施”环节。

 “蓬莱小镇”拓展型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板块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我和自己牙齿防治所五官科医院小镇美发厅印染小作坊魔方体验店彩泥俱乐部沪语小学堂快乐小舞台服装设计室咔嚓照相馆 我和社会 星星邮电局小算盘银行便利小超市正义小法庭茶艺工作坊每日鲜菜场美味中餐厅镇健身中心趣味棋牌室远游旅行社红色消防局红星警察局民族戏剧团星光广播台创意生活馆游戏小弄堂小园艺中心五星西餐馆建筑设计院历史博物馆我和未来书香故事屋宠物玩具店天文气象台阿拉丁剧场LEAD创意空间恐龙博物馆镇公交公司镇航空公司机器人工厂超级电影院

3. 在2013年“京津沪渝”教育论坛中,课题负责人代表黄浦区小学校长以《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为题介绍了“蓬莱小镇”课程的初步建设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教育同仁的一致赞誉。

4. 蓬莱小镇课程已经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1)“蓬莱小镇”已今年十月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了公众订阅号,短时间内已有一千多名用户所关注和订阅。

(2)在今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研讨会中,尹后庆主任发言的数字故事中以蓬莱小镇课程为例做介绍。

(3)《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少年日报》等媒体对蓬莱小镇课程做主题报道。

(4)在今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拓展课程展中,“蓬莱小镇”课程设计方案、自编的教材试用本以及学生作品展出。

四、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为本校校长,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获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她是上海市首批名师基地学员,上海市首批优青校长后备人选,上海第三批影子校长,黄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和课题研究能力,曾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区一等奖,结题论文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最近由她主持的《上海——加州小学语言类学科作业设计的比较研究》和《“书香花园”网上阅读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先后被立项为市级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其余均为校级教学骨干力量,曾完成或者参与完成多项科研课题,有能力共同完成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研究的区级课题《基于问题开展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获得区三等奖。课题组多名成员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或书籍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熟词免抄实验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2、6),《加州小学语言类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被收录《碰撞与融合》一书(2011、9),《作业创新,承载学生的希冀》发表于《上海小学英语教研》等。

该课题作为校本拓展课程的研究,已经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中试运行。把模拟的小镇搬进小学校园的课程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良好的研究起点,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蓬莱小镇”课程成为蓬二小的特色拓展课程具有可能。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杜威学校》凯瑟琳·坎普·梅休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学校和社会·明日之学校》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5. 《杜威全集》约翰·杜威著,张国清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杜威教育名篇》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7. 《从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看教育家办学》钟文芳 选自《上海教育》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304—

201308

《“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方案

余祯

2

201307—

201309

小镇护照、货币、存折、印章、地图

课程道具

黄赛峰

3

201309—

201312

《蓬莱小镇系列校本教材(试用本)》

自编教材

(40本)

余祯、单方

4

201309—

201312

蓬莱小镇3个专用教室的构建

1五星西餐厅2美味中餐馆3便利小超市

专用教室

张颖莹

5

201310

创建“蓬莱小镇”微信公众号

网络公众号

余祯

6

201401—

201412

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现场会

现场会

余祯、谷峰

7

201401—201412

《小镇故事多》教师案例集

案例集

杨洁慧

8

201401—201412

《小镇故事多》学生作品集

作文集

作品展

王瑾、徐萍

9

201501—

201505

《蓬莱小镇系列校本教材(全40本)》出版

自编教材

余祯、谷峰

10

201506

《“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结题报告

余祯

最 终 研 究 成 果(最 多 限 报 2 项)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5.1

《“蓬莱小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专著

余祯

2

2015.1

蓬莱小镇校本课程教材

自编教材

余祯、谷峰

-5-

六、经费预算

1、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调查、实验、资料、咨询、会务等,分项填报)

(1)课题专家咨询与指导            15000元

(2)教材编写与出版                30000元

(3)教材所需教室建设与道具购置      20000元

(4)会务与资料费用                10000元

(5)参考书籍与资料                 5000元

 

共计:80000元

 

2、申请经费资助的数额、开支项目

(1)教材编写与出版                30000元

(2)会务与资料费用                10000元

 

共计:40000元

 

3、项目负责人承诺

我们承诺将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严格监督课题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课题经费单独立户,专款专用,不挤占和挪用课题经费,在课题结题时将提供课题经费使用明细单。

 

-6-

七、推荐单位意见和评审意见

申请人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学校将全力支持该课题按计划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保证课题经费使用的合理有效。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区学科专家组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区教育局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批准经费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7-

申报编号

立项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意义。2. 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3. 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及社会评价。4.可行性分析:负责人主要学术经历、研究团队结构等完成课题条件的可行性分析。5.主要参考文献。(本部分不超过4000字)

一、选题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他认为,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们,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就将有一个拥有价值的、可爱和谐的大社会。不难看出,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核心思想是让学校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 让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接的社会经验,在学校中就能够体会到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趋向,并在与社会的相互经验中获取知识及生活技能。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黄浦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宗旨。这是回归教育本源从学生的立场研究学生的课题。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必须有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同伴,有学生喜欢的环境和氛围,更需要设计和创建学生喜欢的课程。一份全校学生问卷的数据表明,86%的学生最喜欢到“星期八小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我们了解到它是一个根据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模拟社区,一个供儿童自由体验、娱乐和交往的属于儿童的小社会。

基于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论,创建学生喜欢的课程的思考以及通过问卷对我校学生的研究,本课题尝试将象征微型社会的“小镇”概念引入学校的课程,并根据校名创建名为“蓬莱小镇”的校本拓展课程。本课题拟通过“蓬莱小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使学生在平等自由的小镇氛围和角色模拟的活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经历的拓展课程新模式。国内外尚未查找到相关的课程研究资料,因而该课题的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具有进一步推广和运用的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

(一)目标和内容

1. 通过“蓬莱小镇”课程的实施,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自由钻研的探索环境,与人交往的合作氛围和个性发展的生长空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体

 

――活页1――

验和经历,感受课程学习的快乐。

2. 根据五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一套框架体系较为完整的“蓬莱小镇”校本拓展课程,并编写一套可以在区域范围内推广和分享的校本教材。

3. 通过该课程的实践和推进,改变教师课程教学观念,以拓展型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基础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步骤和方法

1.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2013.4——2013.8)

(1)构建课程基本框架,完成课程顶层设计。通过理论研读和专家引领,完成“蓬莱小镇”课程的整体框架构建。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五个年级定义为五个社区,每个社区开设8个小课程,涵盖“我和自己”、“我和社会”和“我和未来”三大板块的课程设计,共开设40门小课程。

(2)指导教师解读课程,完成教师课程申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听专家报告、实地考察“星期八小镇”等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小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或申报课程,每门课程由1—2名教师承担。

(3)指导教师编写教材,完成小镇机构设计。教师完成小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材提纲编写,经课题组成员修改和指导后完成编写教材。完成小镇标志的设计、完成小镇护照、货币、存折和地图的设计。完成专用教室的装修、镇长办公室的设立。

第二阶段,实施(2013.9——2015.1)

(1)完成开题论证。

(2)全校范围内举行“蓬莱小镇”揭牌仪式,介绍小镇课程内容和小镇活动规则。

(3)通过各门课程的广告介绍,学生选修课程。每个学年可以从自己所在社区(年级)的8门小课程中选择4门。

(4)快乐半日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选修的课程到指定的活动地点参加蓬莱小镇课程,40门小镇课程同时进行。

(5)完成学校网站选课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完成小镇货币奖励的评价方式。

(6)制定每学期两次超市购物和银行存款日活动,一次小镇嘉年华活动的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2015.2——2015.6)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完成蓬莱小镇课程40本教材的编写、修订和出版。

(3)完成结题论证。

2.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基础

1. 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致力于个性教育的研究,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活页2――

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培养有个性的儿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荣获黄浦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本课题组长曾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区一等奖,结题论文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2. 该课题的研究已经启动,课题第一阶段“准备”环节工作已经结束,课程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如下表)。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实施”环节。

“蓬莱小镇”拓展型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板块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三社区第四社区第五社区我和自己牙齿防治所五官科医院小镇美发厅印染小作坊魔方体验店彩泥俱乐部沪语小学堂快乐小舞台服装设计室咔嚓照相馆 我和社会 星星邮电局小算盘银行便利小超市正义小法庭茶艺工作坊每日鲜菜场美味中餐厅镇健身中心趣味棋牌室远游旅行社红色消防局红星警察局民族戏剧团星光广播台创意生活馆游戏小弄堂小园艺中心五星西餐馆建筑设计院历史博物馆我和未来书香故事屋宠物玩具店天文气象台阿拉丁剧场LEAD创意空间恐龙博物馆镇公交公司镇航空公司机器人工厂超级电影院

3. 在2013年“京津沪渝”教育论坛中,课题负责人代表黄浦区小学校长以《把微型社会搬进小学校园》为题介绍了“蓬莱小镇”课程的初步建设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教育同仁的一致赞誉。

4. 蓬莱小镇课程已经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1)“蓬莱小镇”已今年十月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了公众订阅号,短时间内已有一千多名用户所关注和订阅。

(2)在今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研讨会中,尹后庆主任发言的数字故事中以蓬莱小镇课程为例做介绍。

(3)《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少年日报》等媒体对蓬莱小镇课程做主题报道。

(4)在今年12月举行的上海市拓展课程展中,“蓬莱小镇”课程设计方案、自编的教材试用本以及学生作品展出。

四、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为本校校长,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获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她是上海市首批名师基地学员,上海市首批优青校长后备人选,上海第三批影子校长,黄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和课题研究能力,曾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区一等奖,结题论文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最近由她主持的《上海——加州小学语言类学科作业设计的比较研究》和《“书香花园”网上阅读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先后被立项为市级课题。

课题组成员中有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其余均为校级教学骨干力量,曾完成或者参与完成多项科研课题,有能力共同完成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

――活页3――

成员研究的区级课题《基于问题开展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获得区三等奖。课题组多名成员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或书籍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熟词免抄实验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12、6),《加州小学语言类学

科作业设计的研究》被收录《碰撞与融合》一书(2011、9),《作业创新,承载学生的希冀》发表于《上海小学英语教研》等。

该课题作为校本拓展课程的研究,已经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中试运行。把模拟的小镇搬进小学校园的课程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良好的研究起点,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蓬莱小镇”课程成为蓬二小的特色拓展课程具有可能。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杜威学校》凯瑟琳·坎普·梅休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学校和社会·明日之学校》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5. 《杜威全集》约翰·杜威著,张国清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杜威教育名篇》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7. 《从杜威学校的教育实验看教育家办学》钟文芳 选自《上海教育》

――活页4――

Copyright © 2004-2011 Shanghai Penglai Number Two Prim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编制 版权所有webmaster 沪ICP备0907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