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在线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以本校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公益性原则,提升校外教育内涵,整合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校外教育内容,拓展校外教育途径,创新校外教育形式,努力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发展目标
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内课程实施的有效衔接,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努力使广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显著提高。
三.具体措施:
1.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设置德育、科技、艺术、体育、法制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
(1)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并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发掘运用其教育功能,扩展校外教育阵地。如:每年寒暑假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每年2次,整合学科,分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类活动;
(2)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如:手拉手单位或者校外辅导员等),延续课堂教学,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及自我探究能力,提升品味层次;定期进行法制宣传与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举办的主题各异的展览,如:世博主题展览、禁毒展览、上海历史展等。
(3)在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实施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活动项目,使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广泛延伸,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层次需求,通过对课程的开发并整合社会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开设了多门拓展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课本以外的熏陶及特长培养并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品味与能力。
2.建立通过科技类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技能的体系。继续探索以科技为载体,培养锻炼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实践能力,利用相关社会资源让部分学有特长的学生进一步得到提高。积极参与明日科技之星评选、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校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3.搭建校外教育资源网络体系,与一些活动开展有效、资质过硬的机构寻求长期的意向,让学校校外教育工作能可持续性地发展。